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赛格特约作者  念之

作为国内民航界的巨头,南航和腾讯近期相约在了珠海,共同参加了一场发布会。这场发布会不是品牌合作,更不是卖票推广,而是发布了双方合作两年来共同开发的视景图像引擎系统。

据悉,研发该系统的目的是为民航飞行员的培养和复训,提供1:1的真机模拟仿真驾驶体验,和第一视角的世界场景图像渲染,具备完整的天气、物理和粒子系统,不仅拟真还原⾬、雪、冰雹、雾效可见性、闪电、云、火山灰等天⽓效果,还支持了“鸟击”、爆炸等特情事件模拟。

目前,这套基于游戏科技与虚像显示技术研发的全自研视景系统,已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CCAR-60部(飞行模拟训练设备管理和运行规则)最高等级D级鉴定,也荣获了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奖2023年度一等奖,并在4月起正式开启商业化征程,将为8万民航飞行员提供更高效、更安全的飞行训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这套系统一直未能实现国产化,被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所垄断,因为有打破前沿技术垄断之功,所以民航局的领导也到场表示祝贺。

服务央国企,腾讯只是其中之一

对南航来说,腾讯是这个自研飞行模拟机的供应商,但又不是普通供应商,而是属于核心技术供应商。这种关系有点类似蔡司公司之于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,没有蔡司提供的高精度成像技术,阿斯麦就无法制造出精度更高的光刻机。所以,南航在召开发布会时,邀请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的腾讯游戏团队来共同发布,也在情理之中。

对腾讯来说,为南航提供技术支持,其主要目的在于给自己的数字技术提供更多的落地应用场景。有心人可能会注意到,这几年腾讯不仅是南航的技术供应商,也是广州地铁、宁波-舟山港、鄂尔多斯煤矿、多家商业银行背后的技术方案供应商。

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,腾讯在过去25年里积累了AI、数字孪生、5G远控、音视频、区块链等海量数字技术,亟需在更丰富的生产性场景落地,从而持续提升技术能力。所以,深入地铁、港口、高速公路、物流、金融、工业等领域寻求合作机会,从甲方变乙方,就是这个目的。

当然,腾讯只是数字技术服务商的代表之一,阿里、京东甚至美团也都在做类似的项目,更不要说历来服务B端客户的华为。只不过从口号上,可以看出各家略有一些区别,腾讯认为自己只是小助手和工具箱,阿里则认为自己可以对其他企业进行赋能,华为则出现了让合作方遥遥领先的声音。

海量场景与海量技术,双方合作潜能巨大

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诉求而提出不同口号,这些都在可理解范围。但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,那就是像航空、地铁、高速、港口、银行、煤矿等等领域,这都属于央国企的地盘,而腾讯、阿里、京东等企业都是民营企业,这意味着大型民营企业纷纷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。

说得再正式一些,国企与民企正在进行协同创新。那么问题来了,双方的协同为什么会发生?笔者认为,至少有以下三点原因:

第一、国企拥有超级丰富的应用场景。2023年国有企业总营收超过85.7万亿元,利润4.36万亿元,覆盖金融、电信、航空、交通、矿产、能源、粮食、文旅等几十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。对于任何一个技术供应商而言,能够为国企服务,哪怕打开一个小小的口子,都可能获得非凡的突破。

第二、民企积累了海量应用型技术。近20年来,民企规模逐渐增长,且由于民企必须在市场中摸爬滚打,所以必须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,确保投入的有效性。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《2022年欧盟产业研发投资记分牌》显示,华为、阿里和腾讯是研发投入最高的三家中国企业,超过了中建、国铁、上汽等央国企。

第三、压力之下,国企和民企的技术合作开始增多。对国企来说,需要解决技术更新升级的问题,对民企来说,需要更多应用场景,也希望获得更多的营收。所以,国企愿意开放合作机会,民企愿意提供最好的技术。

一种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创新现象

不仅民企为国企做技术支持,反过来,国企也在为民企提供技术支持。比如,山东和济南国资旗下的济南二机床集团,近20年来就为比亚迪8大基地提供了160余条大中型冲压生产线。

但总体上,央国企居于主体地位是没有疑问的。大型央国企的体量巨大,覆盖面广,是全球独一无二的现象。2023年《财富》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,中国大陆企业(包含香港)占据135席,其中有超过65家都属于央国企。这是全球最大的国企集群,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。

由于国企承担着提供社会运转基础设施和国家战略发展的职能,导致国企在创新上会更加厌恶风险,国有资本很难成为真正的耐心资本。但正如前文提到的,国企承担重任的同时,也掌握着大量的应用场景,这对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,也吸引着大量民企的目光。

回到开头,腾讯之所以愿意向南航提供技术支持,一方面是技术创新本身的需求,腾讯在长期研发中积累了自研游戏引擎技术,希望突破游戏场景,走向更丰富复杂的现实场景,包括但不限于医疗、核电、应急救援等等;

另一方面,通过与国企的合作,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商业化的扫描行为,目的是探索更多业务增长起点。

但客观而言,民企和国企的技术合作,尤其是前沿领域的协调创新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,有一些亮点,但谈不上阶段性成果。

而这也催生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,即现阶段国企和民企的技术合作能否深入下去,一旦涉及到利益深处,双方协同创新的路子还能越走越宽吗?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赛格大道

赛格大道

19篇文章 12天前更新

关注数字时代的创新,主张通过对基础与应用、国企与民企、软件与硬件、龙头与中小企等几组关系的考察,提供全球视角下的解读与分析。

文章